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周年,近日,贸易集团深挖上海“红色资源”,在上海毛泽东故居组织开展有体验、有深度的“红色沉浸式”党员教育,创新有“党味”、想“回味”的党课,真正实现入“新”和入“心”,着力破解党员教育形式单一、照本宣科、单向“灌输式”等难题,努力打造党建“红色能量站”。 党课第一幕:开课仪式。授课老师简要介绍了红色党课《印迹·青色梦想》的主要内容,并组织党员开启党课教育第一个环节:正确佩戴党徽,提醒每个党员亮明身份,展示形象,提醒责任,庄重的仪式感让参与的党员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党员身份肃然起敬。 党课第二幕:甲秀里的故事。1924年2月毛泽东来到上海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并出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和文书科主任。6月携夫人杨开慧、孩子岸英、岸青以及岳母向振熙一家寓居于茂名北路120弄7号甲秀里,这里是毛泽东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最富生活气息的地方。通过老师的讲解,党员同志们了解了1924年在这条弄堂里,毛主席开展的革命工作以及一户五口之家的普通生活。 党课第三幕:党课聆听。这个环节讲述了伟人毛泽东与静安区的渊源以及一张毛泽东同志未入镜的《全家福》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毛泽东一家唯一的一张《全家福》照片上却只有夫人杨开慧和孩子岸英、岸青,夫人杨开慧的脸上也是满面愁容。据说当时毛泽东就在拍摄现场,因为严格遵守党的规定,他并没有入镜,这张“不完整”的《全家福》也成了毛泽东一生的遗憾。党员同志们为毛泽东胸怀家国情怀、怀抱理想信念,为了革命事业,舍小家顾大家的牺牲奉献精神而感动。 党课第四幕:情景互动。这也是本次党课最打动人心的环节,贸易集团党员代表身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服装深情朗读《牺牲:毛泽东和失去的亲人们》一书节选和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通过一段历史、一封家书、一首诗词的深情演绎,浸入式体验互动,让党员同志们穿越到1927年到1930年的湖南板仓,回到毛主席和夫人杨开慧曾奋斗过的那段岁月,了解毛泽东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感受革命人钢筋铁骨下的柔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旅行”。 党课第五幕:结业典礼。贸易集团党员、领导干部面向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决心。党课教育最后,通过授课老师的提问考试后,每名党员均获得一张党课结业证书,并在毛泽东一家雕塑前合影留念。 整场党课时长约1小时30分钟,大家都备感震撼,以小见大见人性,通过人性辉映出党性的巨大光芒,血砺忠诚,凝聚起不可抗拒的“信仰、信念、信守和自信”的力量。贸易集团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学习伟人的革命精神,立足岗位,以“悟初心、强党性、见行动”为宗旨,把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在集团党委正确领导下,挺膺担当、奋勇向前,为集团顺利实现“十四五”战略目标不懈奋斗。(信息来源:山东黄金) |